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服务支持 > 正文

全民阅读爱书有“礼”《语文周报》又赠书啦!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9/1/21 19:29:35 人气: 标签:支持阅读留言怎么写

  寒假临近,学生们在期待着假期到来的欢乐之时,还面临着期末考试这个。而语文考试中的作文,还是不少同学心中的难题:

  别着急,小编整理了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对于语文写作的观点和看法,今天重点介绍写作文之前的准备工作,希望对孩子们的期末考试和未来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难不难决定在动笔以前的准备功夫怎么样。准备功夫够了,要写就写,自然合拍,无所谓难。准备功夫一点儿也没有,或者有一点儿,可是太不到家了,拿起笔来样样都得从头做起,那当然很难了。

  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本来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你想,咱们常常写些记叙文章,讲到某些东西,叙述某些事情,不是全都依靠观察跟认识吗?人家说咱们的记叙文章写得好,又正确又周到。推究到根底,不是因为观察跟认识好才写得好吗?

  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本来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你想,咱们常常写些论说文章,阐明某些道理,表示某些主张,不是全都依靠推理下判断吗?人家说咱们的论说文章写得好,好像一张算草,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等下去,不由人不信服。推究到根底,不是因为推理下判断好才写得好吗?

  推广开来说,所有社会实践全都是写文章的准备功夫。为了写文章才有种种的社会实践,那当然是不通的说法。可是,没有社会实践,有什么可以写的呢?

  语言本来应该求正确,并非为了写文章才求正确,不为写文章就可以不正确。而语言跟文章的关系又常密切的,即使说成“二而一”,大概也不算夸张。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这样的看法不知大家可以同意吗?既然是这样,语言习惯正确了,写出来的文章必然错不到哪儿去;语言习惯不良,就凭那样的习惯来写文章,文章必然好不了。

  什么叫作正确的语言习惯?可以这样说:说出来的正是想要说的,不走样,不语言的规律(现实中有很多成年人在说话的时候都不能很好地表达清楚,这跟语言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做到这个地步,语言习惯就差不离了。所谓不走样,就是语言刚好跟心思一致。想心思本来非凭借语言不可,心思想停当了,同时语言也说妥当了,这就是一致。

  所谓不语言的规律,就是一切按照约定俗成的办。语言好比通货,通货不能各人发各人的,必须是大家的通货才有价值。以上这两层意思虽然分开说,实际上可是一贯的。

  语言的规律不是什么奇妙的东西,原来就是约定俗成的那些个说法,人人熟习,天天应用。一般人并不把什么语言的规律放在心上,他们只是随时运用语言,说出去人家听得明白,依据语言写文章,拿出去人家看得明白。 所谓语言的规律,他们不知不觉地熟习了。不过,不知不觉的熟 习不能一定可靠,有时候难免出错误。必须知其然又知其所 以然,把握住规律,才可以巩固那些可靠的,纠正那些错误的, 永远保持正确的语言习惯。学生要学语言规律的功课,就是这个道理。

  人、手、吃、喝、轻、重、快、慢、虽然、但是、这样、那样……全都是语汇。语汇,在心里是的单位,在语言里是构成语句的单位。对于语汇,最要紧的自然是了解它的意义。

  如果能取近似的语汇来作比较就更好。譬如“观察”跟“视察”,“效法”跟“效尤”,意义好像差不多;收集许多例句在手边,分别归拢来看,那就不但了解每一个语汇的意义,连各个语汇运用的限度也清楚了。

  其次,应该清楚地了解两个语汇彼此能不能关联。这当然得就意义上看。由于意义的,某些语汇可以跟某些语汇关联,可是绝不能跟另外的某些语汇关联。譬如“苹果”可以 跟“吃”“采”“削”关联,可是跟“喝”“穿”“戴”无论如何联不起来,那是小孩也知道的。但是跟“目标”联得起来的语汇是“做到”还是“达到”,还是两个都成或者两个都不成,就连也不免踌躇。

  对于那些专司连接的语汇,得个个咬实,绝不乱用。 提出假设,才来个“如果”。意义转折,才来个“可是”或者“然而”。准备说原因了,才来个“因为”。准备作结语了,才来个“所以”。还有,说“固然”,该怎样照应,说“不但”,该怎样配搭,诸如此类,都得明白。

  咱们说“吃饭”“喝水”,不能说“饭吃”“水喝”。 “吃饭”“喝水”合乎咱们语言的习惯;“我你”“你相信他”主 分明,合乎咱们的本意:这就叫作合乎语法。

  语法是语句构造的方法。那方法不是由谁的,也无非是个约定俗成。对于语法要注点儿意,先得养成剖析句子的习惯。说一句话,必然有个对象,或者说“我”,或者说“”,或者说“中华人民 国”,如果什么对象也没有,话也不用说了。对象以明白说出来的居多;有时因为前面已经说过,或者因为人家能够理会,就略去不说。无论说出来不说出来,要剖析,就必须认清楚说及的对象是什么。单说个对象还不成一句话,还必须对那个对象说些什么。

  说些什么,那当然千差万别,可是归纳起来只有两类。一类是说那对象怎样,可以举“中华人民国成立了”作例子,“成立了”就是说“中华人民国”怎样。又一类是说那对象是什么,可以举“是中华人民国的首都”作例子,“是中华人民国的首都”就是说“”是什么。

  繁复的句子里往往包含几个分句,除开轻重均等的以外,重点都在后头:这又是一个道理。像“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儿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这句话,是三项均等的,无所谓轻重。像 “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绝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如果我们不学习群众的语言,我们就不能领导群众。”这几句话的重点都在后头,说前头的,就为加强后头的分量。如果已经把重点说出,原来在前头的就不用说了。

  写成一篇观察得好认识得好的文章,那根源还在于平时有好习惯,习惯好,才能够把文章的材料处理好。

  平时想心思没条没理,牛头不对马嘴的,临到拿起笔来,即使十分审慎,订计划,写大纲,能写成论据完足推阐明确的文章吗?

  平时对于语汇认不清它的确切意义,对于语法拿不稳它的正确结构,平时说话全是含糊其词,似是而非,临到拿起笔来,即使竭尽平生之力,还不是跟平时说话半斤八两吗?

  所以,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不该在拿起笔来的时候才问该怎么样,应该在拿起笔来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的准备,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了。

  台湾私拍布丁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