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微头条》报道91金融吴文雄:互金行业未来呈现四大新格局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6-4-7 20:54:17 人气: 标签:公司与行业

  近日,聚合社交热点内容的轻资讯阅读平台《微头条》刊载了91金融联合创始人吴文雄关于互联网金融未来趋势的观点。吴文雄表示,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和金融相结合的产物,能解决传统金融业透明度不高、参与不广泛、中间成本高、支付不便捷、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未来互联网金融将呈现4种新格局,第一,业务牌照壁垒逐渐弱化;第二,金融创新东西推动脱媒化和证券化;第三,风险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第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征信成为核心环节。

  “互联网+”目前是一个比较热的概念。互联网金融其实就是“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互联网和金融本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业务。我们通常理解互联网应该是更加和的,而金融是很封闭并很强调安全的。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我理解应该是基于整个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在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结合后可以使传统金融业透明度不够,参与不够广泛,中间成本很高,支付不够便捷,数据不够丰富,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得到改善。我觉得互联网金融将来必然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无论是产品的创新,还是服务的创新,还是模式的创新,一定是脱不开这些点。

  互联网金融创业或者服务,第一肯定是能够让原有业务的透明度更高;第二是让更多的用户能够去参与;第三是能够降低一些成本。但截至目前,我觉得互联网金融还没有解决成本的问题,只是说可能解决了其细分的问题,比如说一个企业融资的问题,企业过去可能很难从银行拿到钱,但是通过互联网金融可能比过去更快,但是成本并没有大幅度降低。原因是我的资产都是从银行买的,当然你的资产可以不从银行买,但你就必须具备从银行外获取资产的能力。互联网金融支付的问题可能现在已经被支付宝、易宝这样的平台解决掉了。在我们封闭的里面,互联网金融数据其实是不够丰富的。数据资产是割裂的,是没办法打通的。而在我看来,未来5年之内这种数据也是不可能流通的。因为,数据资产存在安全性的问题,而且存在壁垒的问题。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打通和梳理,我觉得这不是说某家公司能干的。目前,很多数据公司和征信公司在做一些数据挖掘工作,但是很难形成数据大平台的业务,更多的基于所掌握的某一个数据源头做数据挖掘和二次的数据重现,以便帮助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对企业进行征信判断。

  “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一些变化,以及衍生的所有模式,没有一个无缘无故的模式,也没有一个突发奇想的产品,一定来自于“互联网+金融”之后,我们对于过去这些不好方面的一些创想,这种浪漫使得我们有了现在互联网金融非常蓬勃的发展。

  在我们的系统及互联网金融发展这几年里面,我们在2011年做了91金融超市。我想之前其实还有很多像易宝这样的公司在做支付,以及像拍拍贷、宜人贷,但没有人说它是互联网金融,没有任何人去提互联网金融。当时我们做的91金融超市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金融电商,把传统金融机构的产品,通过互联网卖给了别人。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其实金融没有被消费的说法。因为金融产品有特殊性,包含收益、风险等内容,它不像一瓶水或者一台电视机,你通过电商卖出去了,卖完之后就跟你没关系了,而且也不存在一些后续服务,所以电商这样的模式无法去支撑金融市场。

  后来到2012年,我们一直在说大数据,所有对于金融的理解在于数据的处理。但当时,还没有好的公司被VC,被PE,被大的企业所认可。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支付宝和余额宝是当时出现的一种创新型的金融产品,但它不是一个模式也不是一个服务。它是一个把原有的金融产品,通过互联网处理变成的一个创新型产品。我们那个时候开始谈互联网金融,就是把所有互联网的概念装进去,就变成了互联网金融。

  2014年是互联网金融崛起的一年。互联网金融目前有很多种模式,例如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网络小额贷款、P2P网络借贷、互联网货币、互联网银行、众筹融资、在线金融产品和业务服务平台等。我认为在这些模式中,除了支付未来可能创造伟大企业之外,其它模式未来更多只是在传统金融体系里面多了一家公司而已,例如多一家P2P,也就多了一家银行的支行;多了一个众筹,无非像是多了一个团购网站;多了一个互联网银行和网络小贷公司,也无非是多了一个公司而已;互联网货币在中国现有的监管体系下,是需要有更多的创新空间才可能实现的目标。总体而言,201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呈现出行业阵营越来越庞大、产品创新推进业务替代和融资体系加速脱媒化的特点。

  我理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电子商务的成长也是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因为电子商务最重要的是借助支付这样一个核心通道,有了支付才可能让用户去划卡,有了划卡这样的操作才可能有金融消费的可能性。另外,移动互联网兴起,智能手机用户增长更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中国目前有大约5.9亿的手机用户,这个用户群体数量还在增长,在全世界范围来讲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与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相比最大优势,不在于说我们的宽带速度多快,而是我们有如此庞大的移户群体,这个放在美国市场是很难想象的。我大概是上周一在中国互联网协会,当时欧洲电信的监管人员,他们是负责、、、葡萄牙等国家电信领域的专家,他们都很惊诧于中国移动端用户的庞大数量,以及在移动端所产生的所有服务,包含支付、电商、娱乐、社交等。这种用户的增长给我们整个金融体系带来非常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所以欧洲和美国不可能诞生像易宝这样的公司,不可能诞生像阿里这样的公司,因为只有中国这么庞大的局域互联网,才可能带来市场。互联网技术创新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福利,互联网这些数据的累积会成为未来整个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

  在中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市场里面,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在网民中认知度最高,使用率也是最高,第二是货币基金,第三是p2p网贷。第三方互联网支付2014年交易规模为80767亿元,2015年预计增幅为45%,将到达117548.3亿元。截至2014年底,全国网贷平台达到1728家,2015年3月成交量为492.60亿元,环比上升46.98%,是去年同期的3.51倍。昨天一个同行问我:你们通过P2P的形式去给股票做配资,这个业务会不会对整个二级市场带来影响,会提高整个股市的风险泡沫?我说现在整个P2P的总量是3000亿,而在股票配资这个市场里面的资金量可能还不足50亿,怎么可能对现在股票市场有太大的影响呢?我们现在一个券商可能一年两融配额就是2000亿,所以P2P目前还是一个非常小的市场,但未来肯定还会更大。P2P今年可能突破1万亿,但是它对于现存市场影响微乎其微,所以监管也不太可能对P2P出台很多的、很大的或者性的政策。

  我们传统金融市场规模其实是很庞大的。在这些核心业务的细分市场领域里面,才可能出现一些比较大体量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包括针对居民存款市场的一些金融产品设计,为企业提供一些小额贷款,对于消费者的信贷服务等。这些服务里融入了我们对市场的理解,并在这些细分市场里面做了很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加以应对。我们预计互联网金融2015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0万亿,也就是说91金融超市未来面向的是70万亿的市场。中国的资本市场毕竟才300万亿,互联网金融可能是这么大的一个池子,我们会在不同的业务专区去提供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的本质是货币流通,是A到B到C的问题,当然这里面就产生了很多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共同在为我们整个的金融市场提供服务,我理解金融最终核心是要为实体服务的。如果没办法实现对企业服务,仅对个人服务的话,最终还是空转。同时,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但现在客户需要很多的措施,并到各种不同机构登记,融资成本很高。

  在巨大的互联网浪潮来袭之前,当互联网人在实现一群人浪漫的时候,传统金融机构其实是没办法实现这种浪漫的,因为传统金融机构有四个痛点。第一,传统金融机构过于庞大,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我觉得一个金融机构不是去设立一个子公司或者设立一个事业部就能深入到某个业务领域,并实现创新的目标。因为他的利益关系、决策体系、激励机制都不可能去实现这种跨越式的发展。第二,因为我国金融机构本身定位比较高,所以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满足细分用户的需求,用户体验有待提升。以券商为例,今年资本市场如此火爆,券商经纪业务收入那么好,也就没有必要和意义在一些产品上做什么细分。第三、传统金融机构在现有监管体系下,创新能力是受的,做任何创新都可能会被监管。第四、传统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依然是工业化思维主导,而不是互联网化。商业模式我觉得是工业化的思维,工业化的思维,不是互联网化的。银行就是工业化思维的产物,开展大规模的生产、大规模的销售和大规模的。我们理解互联网化思维与工业化思维最大区别就是工业化思维里面是先规划,再找钱,再圈人和圈地,再生产和批发,用户是在最后面的,而互联网是针对用户需求来设计产品,并进行生产和销售。互联网业可能带来的结果是用户成为整个生产模式、产品、市场的主导者。然而,金融产品从前在设计和销售时,信息是不互通的,用户需求往往是被放在最下面的。在互联网金融出现后,用户可以多角度丈量,可以选择别的产品,市场竞争变得激烈,例如余额宝曾经对传统银行带来的冲击。互联网化思维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体制下未来还有市场,这种思维将会越来越掉原有市场。

  关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线,我认为一定要去解决这三个问题:首先,寻找那些真正能解决现有价值链条里,没有被真正满足需求的市场;其次,寻找可以提升现有产业链条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市场;最后,寻找未来可以规模量化、同时形成刚性需求的行业市场。这是互联网融入任何一个领域时必须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我们以互联网加打车为例。首先,打车软件满足了打不到车人群的用车需求。其次,用户的效率更高了,不用通过电话,而是通过一个APP就可以实现这些服务。最后,打车市场非常大,可以规模量化。同样,在金融领域现有的价值链条里,还有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例如客户选择不到最优费率的产品;客户在存款时拿不到高收益或者贷款时拿不到钱,并且现有产业链条的运营效率很低。我们刚才提到互联网金融面对的可能是70万亿的市场,这是个很大的假设空间,所以创业和创新机会很多。互联网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是把人放在第一位的,一定会想办法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者说在互联网金融的时代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传统银行判断用户就一种方式,你能还钱或者你不能还钱。而在整个互联网金融里面,每一个用户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互联网金融是要把用户各种不同多元层次的需求挖掘出来,并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另外,在互联网金融创业中创新性也很重要,找到用户需求的同时去创新,还需要能解决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对称和专业知识不对称的这些问题。这可能是互联网金融在大周期下的市场机会,这种机会一定是把用户需求放在首位,然后不断地创新产品,并将服务做到极致。

  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其实也很明显,互联网金融到现在也不可能去。第一是成熟的风控体系。互联网金融企业或者P2P公司现在或者未来几年都不可能有像传统金融机构那样庞大的风控体系。第二是强大的网点优势。现在有不少互联网金融公司在线下去开网点,我们也做了网点。但是我们深深的感觉到网点经营其实是一个特别有技术含量,以及对整个人员控制、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要求都非常高的一件事情。第三是集约化运营体系,尤其银行具有非常强的运营体系。第四点是专业的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目前金融产品设计和研发的人才主要在传统金融机构,所以互联网金融公司需要在传统金融机构里去找到这样的人才,并去设计相应的机构化的金融产品,这一点是我们在做的事情。

  相比而言,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也有四点:第一是通过技术手段的运用,大幅提高效率。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的互联网平台,并不是说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技术人员多么厉害,而是已经的互联网平台能够接收更多数据,从而提高信息的操作效率。第二是用户参与门槛低,体量大。降低金融消费者的门槛其实很重要,而不是把用户拦在门口,用一些限定把用户圈进来然后排队。第三是产品及服务更加市场化。这种市场化可能包含的是品牌设计市场化,金融产品市场化、营销服务市场化等。我们期待的是可能对某个10万的用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市场化与官僚化相比较,其实就是我比你更努力。在银行里面可能很难说到了晚上8点,还有人给你打电话提供服务。而在互联网金融里,我们公司的每一个同事都是一个客服,比方说都可以在APP里面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用户可以告诉你APP哪里好或者哪里不好,那我可能很快就把这样的需求交给我们的技术部门,并很快进行处理。这个在传统金融体系是很难的,你对一个产品的改进或者提升都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你要提交需求、讨论、审批、研发、测试等,最后才能将呈现在一个手机页面上。另外,传统金融机构的研发人员整天坐在屋子里面,只是通过接受上级来修改东西,离用户太远了。所以我到现在都觉得所有银行的APP效果都很不好,也很难用。第四是去渠道化。我们到现在为止都不会找券商加点去卖产品,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去推广,使得成本可能会更低。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维体系。传统金融机构的主要特点是监管、封闭、控制和安全,而互联网金融更强调平等、、创新和。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结合其实也有很多的难处。在传统的金融市场里面,所迎接的用户多是40岁以上,偏古板、严肃、和保守的群体。而互联网金融的用户多是80后或者90后,喜欢尝鲜、信息快速获取能力强、生活场景构筑于互联网。如何去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是一个很大的议题。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4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网民总数的85.8%。金融机构如何去适应完全跨时代和跨地域的应用场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

  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中,P2P网站目前来说是最火的。2005年,全球第一家P2P网贷平台Zopa在英国诞生。2007年,LendingClub上线,中国第一家P2P平台——拍拍贷上线。2011年,Zopa会员超过50万,国内P2P平台大量涌现。2012年Zopa促成贷款209亿元,中国P2P平台超过200家。2014年,LendingClub成功登陆纽交所上市,国内P2P平台数量超过2000家。

  LendingClub已经在国外上市,中国目前还没有出现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这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国内对Lending Club的模式有很多解读,我认为LendingClub更对还是扮演一个信息媒介的角色,为借贷双方匹配供需。在美国市场有个人征信系统,机构通过征信系统可以去判断这个人的偿债能力。而在中国还没有这个东西,中国只有房产抵押或者其他某种抵押。LendingClub的模式,中国目前也没办法大规模普及,更多还是沿用传统金融体系的一些规则。

  我们还看到互联网金融的第二种模式,就是金融生态平台。91金融过去几年在全金融平台业务体系中做了几个产品:早期做的是通道产品,即通过91金融超市帮助金融机构卖产品,进行信息的撮合;后来做的是定制产品,即基于已经有的用户去实现产品定制化,帮助过去仅仅通过信息撮合交易的用户去真正享受金融机构的定制化产品,进行交易的撮合;再后来做的是自营产品,即随着用户不断沉淀,还有一部分用户,我们通过自己做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是91金融的整个金融生态业务体系。其实91金融有很多业务部门,有很多金融产品。我们通过我们的平台对接数万家金融机构,1000万家中小微企业,以及13亿人的用户市场。我们利用微信、微博、论坛、邮件、电话,以及我们每一个人所有的资源来获取客户,来去为这些企业和个人服务。

  互联网金融其实未来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安全。这个安全不仅仅是说用户信息的安全,而是在平台上流转的资金安全。一旦加密没有做好,或者说员工流失,都可能对资产安全产生影响。另外,互联网金融还需要不断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健全征信体系,实现数据共享。

  我们理解互联网金融应该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在很多时候,互联网仅被视为一个工具,用来帮助金融机构去提升业务。而我理解互联网应该不是工具,而是一个跨越过去所有疆域的时代。这个时候再谈互联网一定不是在谈互联网金融了,一定是数据金融。基于数据进行用户群体划分、产品设计、推广营销和风险定价,这可能是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产物。

  在我看来,未来互联网金融变革有这样两点:第一个变革机会,我理解在整个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有几个方面可以去创造,分别是容纳上万亿资金的交易系统,数据征信系统,以及基于数据及IT的安全系统。第二个变革机会是金融的创新应用,包括基于数据的金融资产交易以及风险定价,以及2B/2C用户在日常金融消费场景上的设计。

  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里将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数据从前中后台能够产生或者变换出非常多的模式,全面提升整体效能,包含提升前台营销能力,实现精准营销;提升中台投资能力和运营能力,实现精准预计投资风险和建立更完成的CRM系统;提升后台的风控能力和研发能力,实现建立投资风险模型和定制化金融产品。

  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主战场。我们过去不重视移动端,认为用户还是喜欢用PC来进行交易,这样更安全、正式和严肃。但现在我们会后悔,我们才开始做移动端,已经慢于这个行业的很多企业。我觉得创业和创新一样,可能一直在不断思考,但不可避免会有错误的时候。我们没想到市场发展会这么快,市场的变化永远是超越你自身对于行业的判断。我觉得移动端的应用市场会越来越大,互联网用户都会由PC端向移动端去迁移。互联网金融变得更加灵活、便捷和即时,未来会有更精准的一些风险定价。由于你掌握的用户数据量会变得很多,所以你可以按用户需求对其进行分层,更有针对性的获取金融产品,去为用户做风险定价。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问题,我就不详细介绍了。监管风险是始终悬在我们这些互联网金融公司头上的剑吧。过于严苛的监管可能会使市场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但鉴于金融的先天脆弱性,又不能简单强调竞争。这种竞争一定还是要建立在整个监管层面上,否则也将诱发无穷的投机行为及无序化竞争。因此监管与竞争必须有效结合。互联网金融企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使得我们很多操作没有行业准则,只是在用普遍适用的法律去约束互联网金融公司中出现的问题。当然,互联网金融行业法制监管的制定在未来三到五年可能也是个挑战。因为这种监管应该是跨越过去传统思维意识的。

  互联网金融未来会逐渐形成4种新格局。第一,业务牌照壁垒逐步弱化。我们现在做很多业务的时候,其实也没有意识到需要获取牌照,尤其你在做创新业务的时候,牌照可能会越来越弱化。业务牌照是针对传统工业替代的一些机构所要具备的东西,而在互联网化是不需要的。第二,金融创新动力推动脱媒化和证券化。第三,风险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第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大数据为基础的征信是核心环节。

推荐: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