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正文

公司新闻一位70后新闻人感慨:后半生我会陷入贫困吗?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5-3-23 16:10:20 人气: 标签:公司新闻
重庆中考论坛zslpsh,重庆学校zslpsh,重庆学校zslpsh,重庆市中学生网,重庆中学生网,重庆中学生网站,重庆中学生网好,重庆中学生学习网,重庆中学学习网,重庆中学生网家教,重庆中学生论坛,重庆学生zslpsh,重庆高考论坛zslpsh,重庆中学排名zslpsh,重庆中学zslpsh,重庆中学生,重庆学生网中考,重庆中考zslpsh,重庆中学生交友,重庆初中生,重庆中学生学习网,重庆土话网,西南云南方言网,最新电影淘娱淘乐,tianyanmao.cn,重庆18680好,岳阳yy房产网,重庆18680,云南西南方言网,网店taoyutaole,电影淘娱淘乐,最新电影淘娱淘乐,电影淘娱淘乐,娱乐资讯taoyutaole,影视淘娱淘乐,taoyutaole笑话,taoyutaole淘娱淘乐,娱乐taoyutaole,时尚taoyutaole,重庆生活新闻,贵州西南方言网,027旅游新闻网,重庆特产18680,0871昆明旅游人才网,重庆生活18680好,观赏虾之家zadull,022天津交友,022天津交友网,水草造景zadull,18680重庆特产,0755深圳交友网,0755深圳旅游招聘,0755深圳旅游招聘网,0755深圳旅游新闻

  作者:刘黎平

  从一个小悲剧说起吧

  老乡姓毛,外号光头哥,曾何几时,他们毛家曾是方圆十来里的“显族”。

  光头哥父亲名字中带一个“敏”字,职业是漆匠,人称“敏漆匠”,手艺祖传,传到他手里,不知是第几代。

  从他所在的生产队往外走十公里,没有第二个从事漆匠手艺的。他所从事的产业,其附加值,远远高于社员们在地里刨一锄,挖一铲的劳动,他很为此骄傲,用了一番很形象的话来概括自己的成就感:“我虽然是农民,可一辈子没下田沾过泥巴沾过水。”

  那个时代我所生活的农村,虽然极其贫困,社员们经常用地瓜当口粮,然后,敏漆匠家中顿顿有白米饭,天天能喝酒,坛子罐子里的腐乳、辣椒酱,墙上的腊肉干,没断过。

  再过十年,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城的乡亲和父母聊起敏漆匠,皆叹息:漆匠家中光景,泯然众人矣。

  又数年,则说:漆匠家中光景,不如众人矣,儿子孙辈得出去打工了。

  父母听了有些惆怅,很为这位生产队显族的没落伤感,我当时是一位师专生,在旁边听着,全是一种局外人的感受:时代在前进,你不前进,多少有点活该。

  毕业,我进入,纸媒界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考上大学,虽然只是个师专,但是当时全班一百多号人(有大量复读生),只考上九个

  我骄傲地认为:我终于走了一条和前辈们异样的。

  每年回家,和父母走在大街上,遇母亲的同事,父母都会骄傲地介绍一番:我崽,如今在当记者。

  我进入纸媒,并不只是心使然,也是一种感使然。我喜欢文字,喜欢文字,喜欢很多的人感受到我文字里散发的热诚、和那么一点点勉强称得上是智慧的玩意。

  我是如此地狂爱码字,2000年的年底,2001年春节前夕,我许下一个愿望:希望我的名字每天都能在印刷品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地传去,果然,满佛,列祖列,听见我真诚的,我进入一家大纸媒集团,成了经济新闻部的编辑,每天左上角都印着我的大名:刘黎平。

  前辈们碌碌无为,靠着国家特殊的垄断经济形态过着舒心的日子,这是一种耻辱,人的落寞,往往是因为缺乏责任感,感,我这个70后的小知识,和他们那帮倒霉蛋是不同的,我是一个非凡的人物。

  说这话,似乎有点自命不凡,但是,进入新闻行业的人,有几个是自命平凡的呢?

  这个世纪初,我进入纸媒时,正是如日中天的时期,广告收入全国报业第一不说,居然还胜过正在兴起的芒果台。纸媒的广告收入超过几乎同级别的,这在如今是不可想象的。

  我那时也不能说没有危机感,忧患感,因为我们经常要从网上找最新信息来源,记者们要等网上的央行加息减息消息,看新闻,往往第一时间上网,然后才考虑。

  然而,我的忧患感,仅仅停留在纸媒与网络平等竞争的层面上,在新闻领域,虽然将来不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但至少是一个较大较强的存在。

  而且,劳动人民对于质朴的情感,似乎也对我有着心理抚慰的作用。

  记得有一天晚上,十二点左右,上了班回家,叫了一辆的士,司机知道我是的,很羡慕地说:“好啊,要办,也要办,反正缺不了你们。”

  这句话胜过千万句经过精心策划,引用了海量数据的精英人士的报告,人民如此看好我们,我们干嘛要忧患呢?

  其实,这位司机大哥的话,有一个词要替换,就是“”要替换成“新闻”。

  所谓的反正缺不了我们,这个我们,其实应该是职业化的新闻群体,而不是具体的我们的这一群个体。

  我没想到这个行业

  广告在呈现断崖式的下滑甚至能听到断崖的声音,这声音来自于工资卡,很多家纸媒已经在这种声音。

  随着这种声音到来的,是很多纸媒精英的死亡,不明白为何行业的式微,要以人的生命作为祭奠和注解,莫非这就是共业?就是?

  有一回参加儿子的家长会,一位女家长,也是同城的,她跟我说:你们已经算幸运的了,还能在账面上没有下滑迹象,年终季度照发,尽管购买力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已经很多人在家里闲着,每个星期做不了几个版,薪水实在是很没面子。

  开完家长会,我牵着儿子的手,走在学校前面的林荫大道上,看着他好奇地问我:爸爸,我们什么时候买虎,我们什么时候换电梯楼。

  看着他忽闪忽闪的眼神,充满着对父母未来,对自己未来的憧憬,我忽然有点紧张,我亲爱的孩子,你知道吗?爸爸的下半辈子可能陷入贫困。可能你得在这个贫寒的家庭里长大,如果你不够走运,不够努力,可能还得将这种贫寒延续下去。

  有一部美国短片小说,讲一个小孩听说班里要捐助贫困家庭,善良的他也拿了东西捐出来,结果老师很无情地告诉他:“某某同学,你不用捐献,因为学校捐助的,就是你家。”当时那位孩子愕然之后的泪花,会是怎样一种心痛呢?

  忽然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冒出这样的泪花。

  我惊恐不安的悲伤起来

  所有曾经有过的感、责任感,此刻被危机感冲刷得荡然。

  我想起家乡曾经富贵的漆匠,他的儿子在铁旁贴广告挨枪子,想起母亲公司那位曾不可一世的业务主任在闹市满头大汗炒米饭,我的下半生会不会像他们一样呢?

  我当时引以为警示的,就是我如今所面临的。

  引用我曾经写过的一部玄幻小说:《一位史前的笔记》,里面有这么一番话:“年幼的时候,我以为我能这个星球;年少的时候,我以为我能这个帝国;年青的时候,我以为我能这座城市;中年的时候,我发现我连自己都不了。”

  悲哉斯言

  幼稚的儿子,目前不能我的危机感,就好像当年的我不能父母叔叔阿姨辈的危机感。

  我前几年就有个担心,担心在界,会出现像产业工人那样的退出潮流。如今的这一群,是高知识高素养的一群。

  这种潮流,冷眼去看,不是某一个政策的失误,不是某一个人物的品题,而是一种无法的潮流,一种无法用失误和去的潮流。

  它总会来,它总会发生,它总会选择某一人群,如果你不幸被选中,而且不幸在人到中年被选中,你能做到的,似乎只有跟着沉船上的老鼠逃生。

  不要嘲笑上一代人的落魄,因为很可能你会成为他们。

  不要说“人穷志不穷”,物质上穷了,也会跟着。即使在提倡越穷越光荣的时代,一个生产队里,最穷的那一户也是受嘲笑最多的一户,更何况今日。

  伴随着对下半生贫寒的恐惧,还有对光荣感失去的恐惧。

  我们很可能成为被照顾的一群,拿着国家的救济过日子,一旦想到这个,我忽然明白,欧美那些高傲的曾经的精英,为什么宁肯在地铁口搞杂耍,也不愿意去领救济金。

  士可杀不可辱,在市场经济社会还是存在的。因为他们不舍曾经有过的一份光荣感。

  漆匠、营业部主任,失去的也是一份光荣感。

  纸媒的人,如今从事的新营生,可谓五花八门,搞厨艺,卖“心灵鸡汤”,从事童书推销,或者跑动漫业务,或靠一栋大楼收租,这个社会只要不懒,不太蠢,饿不。

  然而,那一缕夕照般的职业荣誉感,却已经苍白,渐渐沉入昏暗。

  早知道如此,不如早一点去炒粉,去卖菜,去开班,在这些行业早一点经营,凭着当年考入名校的智商和毅力,或许早就开上连锁店,当上土豪了。

  还有一条途径,就是理财。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然而,凭借你在新闻界积下的那点子银两,在失去营生行业的情况下,它们的利息完全不够你下半辈子的开销。

  世界上没有永远不下跌的股票,没有永远高利息的理财产品,更何况你的基数也就那么一点点,要跟上通胀的速度,它们得翻倍地增长,有这样的事吗?扪心自问一下吧。

  还是说说职业荣誉感吧

  新闻在碎片化,在个体化,新闻主体也在碎片化,个体化,新闻从业者想要保持那份荣誉感,感,在保持主业的同时,微信是维持这种感觉的最合适平台。

  问题是,这种职业感觉可能会延续下去,但往昔的那一点点收入上的优越感(其实也很不实在)却再也维持不下去。

  阅读量就算屡屡达到100000+,粉丝一万、两万地涨到十万,可是大部分人除了在朋友圈,在手指的划拨中获得一种数字刷新上的快感之外,真金白银,一分也没有。

  尤其是本人这种文学社式的公号,纯粹是赚吆喝的。觉得和当年在中学办文学社,分发那些布满浓稠油墨的文学小没啥子区别。

  对整个行业,我一直是个盲,但我对那些口水救世主也没有什么信心。

  从来没有救世主,也没有先知先觉者,一种新的行业形态,谁都预言不了,就好像从来没有经济学家能预言到经济危机一样。

  听过很多的关于新的报告,,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见过一个有力的例子,就算是占了威高度的澎湃,听说点击量也在断崖式的下崩。

  新的新闻形态,它一定有,一定有它的理存在着,就好像朱熹说的:凡是事物,事先一定有一个理存在。

  然而,世界是神秘的,不可知的,谁都摸不到这种新形态的理,谁都不能准确描述它的具象,谁都说不清楚它何时来临。

  就好像罗斯福新政,谁都以为是他了美国的危机,谁都没有想到是一场超规模的战争了美国的经济。

  是二战了美国,了,然而,在这场的过程中,是亿万百姓的痛苦和士兵的。

  我们新闻人摸索着那个新的形式,没有人能说清楚这个摸索过程和未来的情状,但可以明白的是,我们也要经历新闻的“二战”,会有很多,很多痛苦,很多彷徨,或许不幸,只是不知道谁会面临这些人力与时代力的摩擦。

  作为自封的太史,我只能暖男式地说一句:摸索前进的上,我们保重。

  【来源:刘备我祖 作者:刘黎平】

  文章关键词:行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